蹴鞠盛行于哪个朝代(关于淄博蹴鞠的资料)
蹴鞠(cù jū),是古代的民俗体育运动,被称为中国的古代足球。2006年,蹴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蹴即用脚蹴、蹋、踢之义;鞠是指经手工缝制而成的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蹴鞠,又叫蹋鞠,即踢球之意。在古代,“蹴鞠”又叫“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
从时间脉络看,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临淄。蹴鞠(蹋鞠)运动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典籍是《战国策》和《史记》。据《战国策·齐策一》记载:纵横家苏秦在游说齐宣王时候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史记·苏秦列传》也有类似的记载。苏秦对齐宣王说:临淄城就有七万户,人民富庶殷实,其民无不以“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蹹鞠者”为乐。由此可知,距今2300年前,战国时期齐宣王在位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蹴鞠运动就已广泛开展,并有了相当成熟的赛制、规模和群众基础,已初步形成一种运动项目,而且已发展为一种在民间广为盛行的娱乐方式。
蹴鞠在汉代获得了极大发展。西汉建立后,蹴鞠活动开始兴盛,在形式、参与范围等方面更具体、广泛了。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在宫廷贵族中也普遍流行,还出现了蹴鞠研究的专著——《蹴鞠二十五篇》。汉朝史学家班固在写《汉书·艺文志》时,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其内容作为练兵的技巧。另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诊籍》载:“安陵阪里公乘项处病,臣意诊脉,曰:‘牡疝。’臣意谓之:‘慎毋为劳力事,为劳力事则必呕血死。’处后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呕血。臣意复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大意是:有个名叫项处的人得了病,淳于意为他诊脉,判断他得了牡疝病,叮嘱他千万不要做操劳用力的事,否则就会吐血死去。可项处忍不住球瘾,不听劝告,还是出去踢球,结果腰部发寒,出了很多汗,开始呕血。淳于意为他复诊后说,第二天黄昏时病人就会死去。结果到了时候,项处果然死了。项处为了蹴鞠,不惜丢掉性命。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球迷或者说业余球员的记载。
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不仅出现了出现充气球和球门,蹴鞠活动也更为普及。在唐代,中国蹴鞠向东传播到日本和朝鲜,向西传播到欧洲。到了宋代,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都以蹴鞠为乐。元代钱选所绘《宋太祖蹴鞠图》,便是描绘宋太祖赵匡胤与赵炅、赵普等人踢球的场面。市民也常常在御街和横街玩蹴鞠等:“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宋代还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
蹴鞠从元明时期开始走向衰弱,清代主要在民间流行,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20世纪以来,由于受到战争、灾害等的影响,蹴鞠活动已越来越少见。汉唐时期,蹴鞠传到了西亚、日本和朝鲜,后来相继传到埃及、希腊、罗马、法国和英国,并在英国发展为现代意义的足球。
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甚至国家军队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技能和体育运动,也就是今天足球的起源。它作为汉族重要文化影响了其它民族,直至渐渐传播至世界。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临淄,“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2006年5月20日,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蹴鞠的传承特点是拜师传授、言传口授或在比赛练习中切磋学习,为培养新一代非遗传承人,临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同时,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开始与蹴鞠项目融合,创作产生了各具特色的系列产品,如蹴鞠剪纸系列、蹴鞠刻瓷系列、蹴鞠烙画系列、蹴鞠花边系列等,形成了一个大型产业链,促进了蹴鞠的良性发展。
二手机械设备交易市场(二手挖掘机去哪买比较靠谱)
1、国内挖机的二手市场基本上以上海,深圳这两地最全最大。 2、上海那边不太了解,深圳相对知道一点。 3、早年深圳的机确实很不错,原装原机而且型号齐全,可能是深圳靠近香港...[详细]